分享好友 头条首页 头条分类 切换频道

国电投氢能公司首席技术官柴茂荣:谨防燃料电池过度炒作

2021-12-08 16:002570中国能源

  来源:科技日报

  今日视点

  近年来,随着我国氢能产业的蓬勃发展,国内分析氢能产业链的文章很多,但都浮于表面,真正对我国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进行分析的很少。

  近日,国电投氢能公司首席技术官柴茂荣接受了科技日报记者的专访。针对一些国内媒体对氢能及燃料电池技术进步的过度炒作,他说,国内的很多公司都号称能生产出燃料电池电堆,但和世界最先进的燃料电池技术相比,差距仍大。

  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我国燃料电池虽起了个大早,但在关键核心材料、技术工艺和推广应用方面,还有很大差距或进步空间。”柴茂荣表示。

  我国是世界产氢大国,产量近3000万吨,绝对是世界第一。但氢气基本上都用在了石油精炼、加氢重整和合成氨、甲醇等方面,而用于燃料电池等的高纯氢气,则不到百分之一。粗氢很便宜,每公斤不到10元,但到了加氢站,则价格差不多涨了10倍。

  目前,国内氢气压缩、精制、加氢站关键设备、零配件和技术大部分都还依赖国外。氢气瓶用材料,如高强度碳纤维、密封胶、气瓶阀组等基本也依赖国外,造成成本居高不下。

  在燃料电池方面,国内人为地把燃料电池应用区分为乘用车用和商用车用,轻易地得出燃料电池只适合于重卡等商用车的结论。实际上,国外燃料电池乘用车和商用车的开发基本上是同步进行的,而燃料电池乘用车技术相对更成熟。比如丰田Mirai氢燃料电池汽车已经实现了商业化,它和同档次的电动汽车特斯拉Model S同台竞争,价格基本相当,而续航距离和安全可靠性更优。

  与国外相比至少还差一代

  我国因为到目前为止燃料电池原材料基本依赖进口,价高质次,电堆体积大、功率密度小,加速性、稳定性都严重不足,难以实现在乘用车上使用。而且,国内用峰值功率除以活性区体积计算出来的功率密度,和国外平均单电池0.65V以上在汽车运行工况下的额定功率相比,实质意义有限。至于耐久性,国外要求15年寿命,5000小时无故障,国内简单地理解成用5000小时劣化系数来计算,更是相差甚远。

  最近,某国外公司的不少电堆已经进入中国市场,很多做成系统并已在几大检测机构中测试。相比之下,同样标称130kW的电堆,体积不到国产电堆的一半,而按同样单电池0.65V计的额定功率,国产电堆功率比进口电堆至少低20%以上。“实际上,我们国产的很多电堆和世界最先进的电堆技术相比,至少还差一代以上。”柴茂荣强调。

  此外,在关键材料上,我国有很多厂家都宣传能生产。但实际上,催化剂方面,国内在耐久性能、单位铂金的发电电流MMA都有很大的差异,具体体现在担载工艺和载体选材上。贵金属颗粒大小不均匀,载位不稳定,抗反极、抗毒性差,也没有人开发高耐久性能载体;质子交换膜方面,高温拉伸强度、低加湿质子传导率、滲氢电流等主要指标和国际水平相差一个数量级。国内拿杜邦质子膜对标,但车载用高功率电堆用质子膜,国外早在十几年前就已不再使用杜邦的质子膜。还有碳纸扩散层,从导电碳纤维到抄纸到成纸工艺技术,国内也一直没有突破。

  核心材料和技术自主化才能站在产业链顶端

  车载用高功率双极板技术,也一直是我国的短板。从上一代石墨双极板到最新的无镀层钛金属双极板,有效地解决了车载用电堆双极板的轻量化、抗震强度、耐腐蚀性、大规模连续生产和生产效率的问题。我国的金属双极板的耐腐蚀性、镀膜强度、生产效率、平整性、耐久性,还有前面提到的电堆性能,都和国际先进水平相差悬殊。

  国内很多厂家都只能购买国外材料生产膜电极、电堆等,然而,国外最先进的材料难以买到,国产材料又很难达到车规级指标要求——虽然厂家不少,但大部分来自大学实验室,容易有生产经验不足、只注重几个单项指标的问题,且对一致性、稳定性和降低成本不敏感。

  柴茂荣表示,国电投正立足于国内实现材料级自主化的开发。催化剂、质子膜、碳纸、膜电极、双极板、电堆仿真设计、系统等全部核心材料和技术目前已全部实现了自主化,并建有自己的生产线。只有这样,才能站在产业链的顶端,把握整个产业的先进性,掌握产品的定价权。

  (原标题:谨防燃料电池宣传浮夸风——访国电投氢能公司首席技术官柴茂荣)

(责任编辑:赵融)

免责声明:矿库网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为了传递信息,我们转载部分内容,尊重原作者的版权。所有转载文章仅用于学习和交流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首条自主生产线投产 质子交换膜不再贵如黄金
◎本报记者 吴纯新   氢燃料电池车被视为新能源汽车的下一个风口。而质子交换膜作为氢燃料电池核心部件,类似手机和电脑上的中央处理器(CPU),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电池的使用寿命。而此前,国内质子交换膜中99%需要从国外进口。武汉绿动氢能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技术专家12月13日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1平方米(重20多克)质子交换膜的进口价格堪比同等重量的黄金,这严重制约了我国氢燃料电池的发展。

0评论2021-12-15360

燃料电池“三大核心材料”瓶颈明年有望突破 氢能产业热度再升温
“双碳”目标背景下,车企“纯电+氢能”双路线布局的趋势日益明显,而氢燃料电池赛道也由此变得愈发热闹起来。 10月28日,上汽集团旗下捷氢科技推出首个燃料电池电堆平台——M4电堆平台,以及基于该平台的捷氢启源M4H燃料电池电堆和捷氢启源P4H、P4L燃料电池系统。其中,M4H电堆完全自主设计开发,44个一级零部件自主化程度和

0评论2021-10-29486

氢能商业化推广待破局 甲醇如何作“支点”
“截至目前,已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中央企业制订包括制氢、储氢、加氢、用氢等全产业链布局,并取得了一批技术研发和示范应用成果。” 在上个月举行的2021年上半年中央企业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国资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分享的数据引人关注。   显然,受能源需求日益增长、化石燃料大量消耗与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快速上升等因素的影响,氢能俨然成为未来能源变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统计数据显示,当前

0评论2021-08-26259

铂基技术的威力
1.铂基质子交换膜技术支撑了可再生能源电力供应的增长 风能、太阳能光伏发电和水电等可再生能源是全球增长最快的能源,也是全球净零排放倡议的核心。据估计,为了实现《巴黎协定》的目标,到2050年,90%的电力将来自可再生能源。 将更多的可再生能源技术整合到电力系统中,对于脱碳而言至关重要。然而,当需要提供一个可靠的、能持续满足需求不断增长的电网时,这类能源固有的可变性质却面临着挑战。因此,解决与可再生

0评论2021-08-02426

燃料电池卡车未来可期
1.创新和合作正在降低重型燃料电池车的成本 整个汽车产业价值链上的机构都在努力降低行业的技术壁垒,以提高燃料电池动力汽车在大众市场的可行性。例如,德国汽车工业设备和技术的主要供应商马勒(MAHLE)研发了一套新的成品组件,能够显著减少汽车制造商的开发时间和成本,从而避免了为每辆车设计单独解决方案的需要。该组件为质子交换膜(PEM)燃料电池提供两种标准化空气过滤器解决方案,以保护它们免受有害气体和颗

0评论2021-07-26251

备用电源
1.铂基燃料电池在固定式电源中的应用继续扩大 在交通运输领域,以氢气为燃料,依赖铂金催化剂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市场正在不断增长,特别是重型和商用车辆的零排放动力系统。 其他正在寻求实现运营过程中脱碳的行业也认识到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好处。微软承诺到2030年实现负碳排放,该公司正在探索在其数据中心使用氢燃料电池作为后备发电的潜力。去年,微软成功试验使用氢燃料电池为一排数据中心服务器连续48小时供

0评论2021-04-25418

“绿氢弹射器”计划
1.铂基电解槽产能增加,加速扩大绿氢产量 人们普遍认为,绿氢有可能在全球经济脱碳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只有1%的氢气生产是“绿色”的。绿氢是一种零排放、可持续的燃料,它利用可再生能源(主要是风能和太阳能)为电解过程提供动力,将水分解为氢和氧。 截至目前,成本控制一直是广泛采用绿氢的一个重大障碍,有分析表明,每千克2美元的绿氢价格可能是一个临界点,在这个临界点上,绿氢应该成为多个行业的能源选择

0评论2021-03-29511

“绿氢弹射器”计划
1.铂基电解槽产能增加,加速扩大绿氢产量 人们普遍认为,绿氢有可能在全球经济脱碳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只有1%的氢气生产是“绿色”的。绿氢是一种零排放、可持续的燃料,它利用可再生能源(主要是风能和太阳能)为电解过程提供动力,将水分解为氢和氧。 截至目前,成本控制一直是广泛采用绿氢的一个重大障碍,有分析表明,每千克2美元的绿氢价格可能是一个临界点,在这个临界点上,绿氢应

0评论2021-03-29192